,大氣層因而膨脹並消散在太空中。由於大氣密度大幅降低,少了這層保護,地表的水分快速蒸發,而且在各種宇宙射線無遮攔的照射下,也造成大量直接殺傷。這個星球的生機已完全滅絕,上頭所有的生物開始大批大批的死去。 暫時倖存而仍在苟延殘喘的外星人們,也在想除了等死之外還能做些什麼。由於它們的科技文明仍然處於卡爾達肖夫一級(註十)以下,大約只比人類先進個一、兩百年,因此無法逃離這顆垂死的星球。再說;就算它們有星際移民的能力好了,也不知道可以移民到哪裡去。 眾倖存者心想雖然已經死定了,但至少也該為自己的曾經存在留下足跡,將它們的歷史與成就告訴宇宙間的其他生命。此外還要警告其他生命,應留意超級閃焰這種致命威脅。 剛好它們有一艘準備用來搜尋外星生命的太空船,於是便在這艘船上加掛了一個艙間,安裝一台大型電腦,把它們滅絕的故事以及一切能蒐集到的資料存儲了進去。 (註一)黃矮星即GV恆星,質量在太陽的0.8倍至1.2倍之間,表面溫度在5,300K至6,000K之間。 (註二)棒旋星系是中間由恆星聚集組成短棒形狀的螺旋星系,譬如銀河系、仙女座星系、南風車星系、銀元星系等皆屬此類。 (註三)歐特雲是一個圍繞著太陽,主要由冰微行星組成的球體雲團,距離太陽最遠至2光年,為太陽重力邊界。 (註四)賽德娜為一顆外海王星天體,由麥可˙布朗發現。布朗就是在兩千兩百七十四年後為姬家桐介紹撞地矮行星「末日」的那位教授。 (註五)鬩神星是太陽系的矮行星,由麥可˙布朗發現。 (註六)庫柏帶是小天體與太陽系形成遺蹟構成的圓盤狀區域,在海王星外側。 (註七)雖然從地球上看,「仙女座星系」的確很靠近「仙女星座」的「奎宿七」,但星系(alaxy)與星座(constellation)是兩回事,「仙女座星系」與「仙女星座」二者所指並不相同。 (註八)流浪行星(roue planet)是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註九)閃焰(solar flare)是主序恆星大氣層中電磁輻射的強烈爆發。 (註十)卡爾達肖夫指數(Kardashev Scale)將宇宙文明劃分為三個等級,目前人類還不到最低等級的第一級,大約只有0.75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