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英才輩出(2 / 3)

盡得達摩《易筋經》與《洗髓經》真傳。他到了晚年之時遭受迫害,沒有固定的寺院與徒眾,便接受他出家前所生的兒子的兒子姬尚宗的奉養過日子。

姬光活到一百多歲(註四)依然身輕體健、無病無痛,他知道這是拜修習《易筋經》與《洗髓經》之賜。為了將達摩師父創下的兩門神奇的保健功法承傳下去,造福大眾,姬光就把易筋、洗髓兩經傳給了他的俗家的曾孫姬元昌。不過姬元昌修習之後,卻發現這兩門功夫不只能健身,拿來打架也威力巨大無比,動輒傷人,實不宜輕易傳授。便沒有遵照曾祖之命普傳大眾,反倒珍而秘藏,諭示後世非嫡系子孫不得獲傳。

姬元昌之後又傳了四十二代,來到明朝末年。姬家近兩千年來幾經搬遷,這時已落戶在蒲州(註五),並且出了一位大大有名的人物,名叫姬際可(註六)。

姬際可少年時被一位終南山隱士看中,授予《岳武穆王拳經》一卷,他依法修習,練成了一身好武藝。後來他又到少林寺去觀摩學習,體會到了內勁外鑠、拳功合一的要旨。因而將家傳《易筋經》與《洗髓經》的內功,和《岳武穆王拳經》中的拳術與槍法融治為一爐,創下了內外兼修的上乘武功「形意拳」與「六合槍」,成為一代武學大宗師。(註七)

姬際可的十二世孫叫姬善正,家傳武藝與醫術都十分了得。他年輕時因為嚮往豪俠的生活,就沒有留在家鄉當醫生,而離家行走江湖,到處給人當鏢師混飯吃,不時也管管閒事,行俠仗義一番。

後來土匪們大都裝備了火槍,姬善正的武功雖高也不頂什麼用,保鑣這口飯實在吃不下去了。於是他就在江寧(註八)落腳,娶了老婆安家落戶,開了間小小的中藥鋪,兼幫人把脈看病,治跌打損傷。他的這間中藥鋪生意馬馬虎虎,小日子還過得去。到了民國元年,即公元1911年,姬善正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姬家桐,這是羅宇的第九十世孫,周景王的第一百世孫。

姬家桐從小是個超級神童,十四歲時就從金陵大學(註九)畢業,而且還讀遍了該校文、理、醫、農、林、工各科的所有課程。為了不埋沒他的天份,姬爸爸咬緊牙湊了旅費送他到德國留學,拜在量子力學大師沃爾夫岡?包立(註十)的門下。姬家桐也不負父望,十八歲時順利拿到了漢堡大學的博士學位,返國後就在南京的中央大學任教。

要知當時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學,還不是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而是南京中央大學。姬家桐既然系出名門,身為當時學歷最顯赫的科學家,那當然就優先被中央大學延攬了。而且他家恰好就在南京,同時也得了個地利之便。

姬家桐在二十五歲的時候結了婚。雖然這個婚姻系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但小夫妻倆恩愛逾常,較時下流行的因自由戀愛而結合的夫婦還要親密。

到了民國二十六年,即公元1937年,姬家桐有了一個兒子,他給這兒子取名為「姬大同」。此時中日戰爭已全面開打,而日軍也打進了南京城。

姬家桐全家都留在南京城,因為身為知名的科學家,姚家桐心想即使鬼子來了大概也不會對自己如何。再說家裡不過是個做小生意的,與政、軍界一點都沒有牽連,不會惹到漢奸來找麻煩,所以覺得離城逃難並不是太必要。

不過讓他們冒險留下來的最主要原因,並不是這份心存僥倖,而是妻子才剛剛生產,身子還很虛。並且老母體弱也經不起跋涉顛簸,即使想走也走不動了。可是他所不知道的是,外面那些日本兵已經不是個有紀律的軍隊了,甚至也不是“人”了,他們只是一群帶著槍的野獸(註十一)。

炮聲已沉寂了好幾天,但外面仍不時傳來零星的槍聲,以及令人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