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武侠修真>大同> 投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投资(2 / 3)

退休教师。赵书清踱步到了图书室里,推开门,扑面而来一股油墨香气,因为经常有学生来借书,所以没有灰尘味。

她想起自己上初中的时候,三年里唯一一次老师组织去图书馆借书,他们一个班都兴冲冲地跑进去。那真的是一个很简陋的图书室,书架只有两个,还没有装满,墙角堆着两叠教科书,课外书的种类少得可怜。不知道那一天老师为什么会心血来潮开了借书权限。她抬手去摸书架,摸了满手灰尘。

赵书清从门口随手搬来一把小板凳,坐在书架之间,仰面盯着灰白的天花板发呆。这个图书室是她一手建立起来的。当时李清月还在,他们两个人,出去买书,有新书有二手书,装了满满三纸箱,问钱诚借了小电动,一箱箱运回来,再一本本分门别类地放进书架里。书架是吴三叔家的小吴帮忙打的,可结实。

课外书,是书院里第一项可以称得上“素质教育”的项目,它有温度,无门槛,脱离填鸭式的课堂教育。放在图书室里,给予孩子们自由借阅的权利。虽然可能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看书,但是至少它们安置在书架上,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自由。

有时候赵书清会想社会资源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代表金钱的数字吗?可是购买的这项活动真的是很让人疑惑。所有的东西好像都是明码标价,课本是买的,工具是买的,粮食是买的,衣物是买的,房子是买的。好像所有东西都有主人,外人想要得到就必须遵循对方的规则,买卖是通行世间的法则,没有凭证只能被拒之门外。

可是主人是谁?金钱的流动又意味着什么?赵书清不是专业人士,她只感到一头雾水。

索性不再放任思绪乱飞,她轻靠在书架上,感到莫名地自由与放松。

这样放松的时光短暂。第二天,信安村迎来了一批外来客。

赵书清跟在钱诚他们后面去看情况。一群身着正装的人装模做样地来到中心办事处。赵书清旁听了半天,总算弄清楚情况。原来是看了许自清的访谈,了解到了信安村这个小村子,想要来这里开发投资建厂。

赵书清一听,觉得这是好事啊。结果再听一会儿忽然就觉得不对味了。对方提出要在信安村里建厂,做的是农林果园收购,想要把信安村打造成休闲旅游村,听起来可行,但是对方的利润让比简直就是在把信安村当羊薅。赵书清掐着手指头估算了一下,对方的提议要是被采纳了,这个项目确实赚钱,但是是对方赚的盆满钵满,信安村的村民简直就是维持现状。

这是做什么?做点零利润产业,给对方打白工,还给对方赚钱?这哪里是来帮助信安村发展,这就是剥削吧。

赵书清越听越觉得开了眼。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看钱诚和周明的面色如常,还以为是自己过于没有见识,难道商业活动都长这样?这就是所谓的无奸不商?

双方谈了两三个小时。钱诚把人送到村口。

转身就拉下了脸。

赵书清不明所以:“所以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钱诚冷笑:“呵,把我们当羊毛了呗。最近信安村有点流量,他们准备来乘个东风,这里小村小户的,当我们是傻的,所以一个劲儿地把价往下压。”

赵书清搓着手掌心,搓的手心通红发烫,甚至有点疼,还是没有开口。

许自清在旁边开口:“这种情况常见吗?”

钱诚义愤填膺:“常见,怎么不常见,早两年遍地都是,刚开始那几年国家扶持乡村发展,一堆子闻见肉味的来这里投机倒把,村里的村民都是没什么见识的,被对方三言两语哄得签了合同,以为会赚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