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呢。”杜甫感慨。 【杜甫先生再也用担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因为此时的你做到真正的名动天下。】 【虽然唐仍然怀念他们心的盛唐,虽然此时大家编辑的唐诗诗选里都约而同地没有收录杜甫诗歌。是这并妨碍杜甫的伟大。】 “这些人,朕真的是懒得说他们。” 刘彻皱眉,恨铁成钢地表示自己对唐众人的行为赞同。 【直到晚唐诗人韦庄的唐人诗选《又玄集》,杜诗才首次被正式选入。此举如一艘破冰船犁开坚冰,杜诗的影响一可收拾。】 【来韦庄出任蜀相之,他仰慕杜甫,还到浣花溪畔寻找杜甫草堂旧址。见房屋已无,韦庄命人割下茅草,特地重新修建一间草屋。这间草屋,便成为往历朝历代修葺、扩建草堂的基点。到今天,杜甫草堂是这般模样。】 跟随天幕,众人看见古朴典雅的建筑,清幽秀丽的园林,间又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 “这倒是比杜甫草堂一开始的样还好看。” 草堂人的感觉,虽然肃穆,失怡人之景。 李世民点头,觉得世审美错。 【到宋朝,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又推一步,那个有一身的病,一对深锁的眉,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从此与诗圣之名密可分。】 天幕列出《韩愈论》选段。 “孔,圣之时者也。孔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 “集诗文之大成,诗圣,实至名归。” 历朝历代这样的论调绝于耳,在讲解之,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诗圣是杜甫。 【同样是在宋朝,杜诗的影响力达到高峰。无数名人将相将杜诗作寄托,拿杜甫作榜样。】 赵匡胤双眉一凛,脸色沉下来。 “朕的大宋究竟是出多少肖孙。” 言语里乏咬牙切齿之意。 前都说盛唐大家喜欢李白,李白是太阳,而杜甫则是照亮黑夜……对杜甫越推崇,就意味时的局越好。 赵光义闻之一惊,做起缩头的小鹌鹑。 二哥的代行啊。 他在心里悄悄幸灾乐祸道。 【北宋末年,爱国名将宗泽临终时念念忘的是杜甫 《蜀相》的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位老将军躺在床上,一边流泪一边反复吟诵。 而他双目突然睁大,仿佛回光返照般高呼: “过河!过河!过河!” 三声之,绝身亡。 “别让我知道这是哪一支的小兔崽……”赵匡胤持续心梗。 “宗泽?”宗泽他有印象,正是他这一朝的臣。 宋徽宗赵佶可思议地望天幕,然被隐含的意义震惊到。 “北宋末年……”赵佶心慌,这怕是自己做亡国之君? 行,朕绝能是亡国之君! “赵恒……太,快传太过来,朕有要事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