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年纪不大的少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年纪最小的白行简忽而跑在前头,忽而跟在后面。 手里要么抓着一只蚂蚱,要么捏着的两根狗尾巴草。 三个小小的身影,朝着阳光明媚处奔跑。 最是少年风光好。 白居易看着年幼的自己和湘灵,呆呆的站在那里看了许久。 “那便是湘灵姑娘?”姜烟也起身,在看不到那三个人的人影后,这才走到白居易身边。 尽管有人说白居易是渣男,尤其是晚年时期。 但事实上,白居易在年少时也有一位恋人。 只是因为门户的关系,两人并没有在一起。 无论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仕途,白居易直到三十七岁才娶妻杨夫人。 白居易颔首,仿佛还能听见少女轻灵的歌声传来:“若是早些与她说清楚就好了。” 他娶妻后,曾与夫人出行时见到过流离失所的湘灵父女。 湘灵那时还未婚嫁。 匆匆一见后,白居易年逾五十后又回到了宿州,只是物是人非,湘灵也再无踪迹。 “罢了。”白居易叹着气,转身便要离开。 周围幻境也随着他的情绪发生变化。 就在姜烟以为或许能看到青年时期的白居易时,眼前出现的竟然是另外一个小男孩。 和年少白了头的白居易不同。 这个小男孩看起来明显家境更差一些,但面容精致,一看就知道以后是个帅小伙。 “微之幼年时便如此好看!”白居易看到年幼的元稹,之前落寞的情绪瞬间消散,满眼都是趣味的看着那个蹲在地上用树枝写字的小男童。 “可我还是觉得,乐天少年时更好啊!”元稹也出现在幻境中,和白居易一样揣着袖子,两人都坐在门框上,痴痴的看着院子里的小男孩写字。 如果说白居易的童年时期是清苦,那元稹的幼年时便是贫苦。 白居易还没有衣食忧虑,但元稹却在父亲去世后,被同父异母的兄长赶出家门,与母亲相依为命。 “微之,你受苦了!”白居易看着年幼的元稹跟着母亲读书,日子过得贫困。舍不得用纸笔,便用树枝在地上练字,就连学习的书籍都要想办法去借。 他从前听元母说过母子俩从前相依为命的日子,却从未想过,亲眼见到远比他后来听说得还要让人心酸。 元稹倒是看得很开,摆手道:“也没什么。待我考上明经科后,日子就好过了不少。这只是暂时的。” 和白居易二十几岁才踏入仕途不同。 为了生计,元稹十四岁便考上了明经科。 公元800年,二十八岁的白居易得在浮梁任职的兄长白幼文和宣州溧水县令的叔父白季康引荐,由宣歙观察使崔衍选送入京赶考。 得中后,白居易甚至在雁塔题名时,意气风发的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① 公元803年,白居易与元稹初相识。 “那时我便觉得你好。”白居易看着两个在官场上认识的青年,忍不住露出会心一笑:“微之如松柏如青竹,傲雪凌霜,无人能及。” 二十四岁的元稹,比白居易更意气风发,嫉恶如仇。 满身都是收不住的锋芒,张扬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