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姜烟连忙揉了揉自己的脸颊,连忙解释:“我就是比较惊讶,没想到您会有这样的表情。” “恩?”王守仁很快就想明白了。 虽然他很高兴自己的思想在后世被认可,但不愿意自己又被后世的人抬起,被架在高不可及的台子上。 “姑娘觉得我是圣贤,可我却觉得,我始终是普通人。”王守仁哈哈大笑,似乎觉得这个画面太有意思了。 他觉得人人能成圣贤。 可最后自己被无数人奉为圣贤。 总觉得像是一种循环。 “没人说您不是。”姜烟解释:“只是您的想法,给了许多在困境中的一道光,一份助力。犹如溺水的人抓到浮木。也让儒家思想再次‘活’起来,没有被世俗条框拘束。这才让我们后人觉得您是圣贤。” 王守仁歪着头略略想了会儿,很快也释怀了。 只抬着头向前走,说:“身后事了,与我无关。” 姜烟觉得有趣,跟着王守仁的身后。 成亲后,王守仁在南昌停留了一年。除了有因为成亲的事情愧欠妻子,想让妻子在家乡父母身边多留一段时间之外,也是想要在这边求学。 江西在明清时期文风鼎盛,文人诸多,王守仁留在这里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只是,此时的王守仁并没有想到,他与这座城市还有更深的缘分。 幻境中的王守仁重叠。 姜烟就跟在旁边,看着小夫妻恩爱,看着王守仁在南昌的文人聚会中时有精彩表现。 一年后,王守仁带着妻子回余姚,途中还见到了娄谅。受娄谅影响,王守仁拜读了朱熹的全部典籍。 回到老家后,有一段时间沉迷于“格物致知”的理念中,最后竟然跑去后院对着一丛竹子“格”。 “来人啊!少爷晕倒了!” “赶快来人,叫大夫,少爷晕倒了!” “不得了了,少爷饿得说话都说不出来了。” “完了完了!少爷发热了。” 梅开二度的,一群仆役在院子里到处跑,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惊愕的表情。 只是上一次的“姑爷”,换成了这次的“少爷”。 昏迷前,王守仁扯着泛白满是死皮的嘴唇,迷迷糊糊的说:“格……格不出来啊……” 妻子诸氏:…… 屋子里的其他人:…… 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夫:…… 姜烟:哈哈哈哈哈哈哈! —— 圣贤的中二期来得迅速,走得更迅速。 王守仁甚至对刚崇拜上的偶像朱熹产生了怀疑。 重病痊愈后,王守仁将精力投入到念书备考上去。 在他格竹子之后的第三年,王守仁通过乡试。 作为状元之子,加上他自幼表现出的聪慧,对于王守仁过乡试,大家都不意外。 但是,让众人没想到的是,之后的王守仁落榜了。 不仅如此,二十五岁再考,再次落榜。 直到二十八岁,王守仁才中了二甲第七。 姜烟也有幸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古代的科考过程,以及古代学子的读书过程。 看完她只觉得,自己再也不说高考难了。 古代人在科举这件事情上才是真的卷生卷死。 上有圣眷正浓的父亲,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