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登基。 如果成功,那车骑将军李石,也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权人物。二皇子许诺,登基后,封车骑将军李石为亲王,并将东胜神州和北俱神州封地于李石,子孙世代承袭基业。李石因此,倍加积极主战。 行军途中,二皇子不断接到来自青龙城内的消息,当听闻皇帝又换了,由太子金永固,换成了三弟金永康,由仁孝皇帝,变成了如今的大德皇帝时,二皇子金永泰,瞬间炸裂开来。 二皇子愤恨道:这金永固,好死不死,这时候死;这金永康,好当不当,这时候当皇帝。就算太子金永固死了,那皇帝的位子也该我二皇子来当,什么时候轮到那个怯懦无能的老三去当皇帝?一定给我杀入青龙城,我要夺回属于我的宝座! ------ 上西府。 我在府内正琢磨着如何加紧制造战车,好助三皇子金永康一臂之力。 有探马来报,说:仁孝皇帝驾崩,新皇帝号大德皇帝,是大德亲王继位称帝。 我不仅感慨道,皇家的事,一日三变,皇家的心,一个比一个狠。看起来怯懦的三皇子金永康,我那瘦小的徒儿,竟然心狠手辣,借猴杀皇,自己夺取了帝位,不费一兵一卒,这是何等手段。太可怕了。 我自忖不是三皇子金永康的对手,今后,还是乖乖的自保以图平安吧,还是少和这大德皇帝打交道吧,我的心眼和狠心都不如三皇子金永康啊!可叹! 既然三皇子如愿登上大宝,我自然第一个上书,恭贺新皇登基。 大德皇帝接到了我的奏表,更加高兴,还给我下了一道圣旨,大意是:仁孝皇帝不幸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众将及大臣公推,朕三辞不受,奈何身不由己,只得登基称帝,实不得已为之。望帝师卫将军,速至青龙城保驾,共同抵御东胜神州之军,社稷幸矣。 我接到圣旨,看出来,大德皇帝是想要我去帮他。 不过,我仔细一想,大德皇帝身边有骠骑将军冯玉,有兵马200万,他不一定是真的需要我这个人去帮助,也许就是客气客气,冯玉可并不希望我去青龙城,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我肯定不能离开上西府,到那青龙城去任人摆布。 但是呢,大德皇帝现在的确需要我帮助,只不过,需要我帮助的是上西飞腔和子弹罢了。他虽没有直说,但聪明人不用多说,懂得都懂。 我略加思考,便下令:命,总办秦和,加倍召集工匠和工人,日夜不停赶工,加紧制造上西飞腔10万支,子弹千万发,火速送至青龙城,支援大德皇帝,不得有误。 ---- 通县。 大德皇帝和冯玉亲自来到通县战场,进行督战。 两军对垒,一边陈兵百万,无边无沿,非常壮观;另一边,连营五十里,旌旗招展,大军30万,铺天盖地。 这种战阵,简直惊天地,泣鬼神。 大德皇帝这边是守城,百万兵,没有飞腔等火器,但有弓箭硬弩等远距离杀器,力量很强; 二皇子和车骑将军李石一方,30万兵,有8万飞腔火器兵,战力爆表。 这场恶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忽有人报大德皇帝:上西府派人运送十万上西飞腔及千万发子弹到通县大营。 大德皇帝和冯玉非常欣喜,立即命分发通县守军中的精英军兵。 就这样,在大战前夕,通县守军竟也配发了十万手腔火器,以10万飞腔对阵二皇子8万飞腔兵,显然,二皇子的战力瞬间被比了下去。 次日,两军交战! 车骑将军李石,派出大将冯树芳出战。冯树芳擅使一柄50斤重大铁锤,骑马杀出阵来。 骠骑将军冯玉,派出大将廖鲜丰出战。廖鲜丰擅长一杆亮银枪,也纵马直奔阵中。 二将见面,分外眼红,话不多说,锤与枪,咣当当打在一处。 战到二十个回合,双方未分胜负。 但,冯树芳是东胜神州镇边老将,武艺精湛,力大无穷,一柄大锤,力有千钧,所谓一力抵百巧,无论廖鲜丰的银枪如何精妙,终究挡不住大锤的三敲五砸。 只见,第二十个回合,冯树芳一个猛虎下山锤,直接砸在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