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拳头和冷兵器。陡然变成热武器为主、拳脚为辅,一个不小心容易毁了这个系列。倒不如单开一个.手上的筹码越多,扑街的风险就越小。当然了,这电影的英文名倒是早就确认下来了,简单的很。《mrwhite》。白先生?怀特先生?怎么理解都行。好莱坞这类电影经常就会用主角的名字当电影名,毕竟这妥妥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一个人从南天门杀到蓬莱东路,这样也算简单明了。至于中文名,嗯.还没想好。实在想不出来就还用《疾速追杀》好了。白安良之所以瞄中了这个系列,也是看中其制片成本很低这一优势。作为独立动作片,至少第一部的制片成本是相当低的,一千万美金不到。相对于白安良整的纯国产片来说,这制片成本还是有些高的。但作为一部合拍片,这成本真的是低到容错率拉满。就算扑街也扑不到哪儿去。而且白安良这厮还琢磨着怎么再拉低一些制片成本呢至于这电影的剧情这玩意有剧情?开局一个人一条狗,然后狗死了,主角开无双杀红眼。虽然因为一条狗干掉一百个人这一点很值得吐槽,但白安良也没有把这玩意给抹除掉。合理?拍电影要那么合理干什么。有梗让人吐槽对于一个全新的系列片来说是好事儿。而且不卖情怀,不拼脑洞,不勾眼泪,甚至连剧情都不合情理,但即使这样,就因为这样,才全程高潮,没有废话,见人杀人,见佛杀佛。这玩意就是一部把商业属性拉满的电影,主打一个肾上腺素,让观众狠狠的爽。说的难听点,这电影就是能让人发泄戾气的。狗死了,这事儿看上去并不大,但生活中就是有很多小事儿容易点燃一个人的情绪。在道德、法律的约束下,大家都只能压抑着自己的怒火和脾气,不能随便发作。但谁不想发疯呢?未来在互联网上引起很多共鸣的“发疯文学”,其实就能看的出现代人的内心有多暴躁了。现实中不能发疯,那就在电影里好好爽爽。九十分钟的电影就只说一件事儿:打狗要看主人。“咱们拍的时候,每一颗子弹都要符合实际,一个弹夹有多少子弹,那从枪里打出去的子弹就不能超过这个数字,在真实感这方面一定要拉满,不要出现那种无限子弹疯狂开火的情况”“拳脚戏也是一样,直接对标现实,打到要害一招就倒,不用那么花里胡哨”原定计划是要练枪至少大半个月的时间,但白安良还是低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一个多礼拜,就把电影里头要用的几款枪械练的炉火纯青。准度不谈,但在快和帅这两方面绝对是拉满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练什么准度,靶子?他打枪的时候压根就没想着上靶。动作姿势足够专业就行了。反倒是跟师弟们一起研究的“枪斗术”有些麻烦。嗯.怎么说呢~在功夫当中塞进去一把手枪倒是没太大问题,但白安良这混蛋甚至想把步枪跟霰弹枪都塞进去.这就难为了一众“胖虎”,给美国这边的几位师弟急的直挠头。大师兄这要求也有点太离谱了.白安良:有困难给劳资克服,没有困难就创造困难克服。当然了,要是实在克服不了,也就算了。他也就是有这么个想法而已。不行拉倒呗。反正电影里头动作戏方面除了枪械以外还有匕首格斗。这玩意白安良玩的可溜了,真正百武门压箱底的巅峰杀人技,大师兄的牌面。他还没在电影里头用过呢,因为之前的电影,甭管是《叶问》还是《杀破狼》都不太适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