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快穿之人生路漫漫长> 60年代平凡人生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0年代平凡人生9(2 / 3)

的图画部分没找到人。小学都是前班长王群自己画的,现在王群是一班的,杨玉翠她们是二班的,不好请外援。

乔正杰在早读前征集会画画的报名,有两人代着作品报名,一个是副班长陈建军,一个白红英。

陈建军建筑画得好,□□、万里长城的构图很精美,整体大气磅礴。

白红英人物画的好,伟人上半身像画的栩栩如生。

乔正杰干脆把两人都请过来一起画,一起为班级添砖加瓦。

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参观“万人坑”纪念馆,要求每人要忆苦思甜,带干粮当午饭,杨妈给杨玉翠带了一包饼干、一个玉米。

“万人坑”是被外来侵略者占领后,无辜的老百姓、劳工被折磨死后的尸骨集中埋葬地。

杨玉翠他们排着队,站在黑黑的坑边往下看,看到暗淡灯光照射着的一堆堆白骨头,尸骨层叠,无辜的百姓有的头颅被打碎,有的双腿被打断,还有当时为了逃命呈着向外爬的姿势!

杨玉翠既害怕又难受,这些森森白骨里,也许有谁的爷爷奶奶或者太爷爷太奶奶,这些人因为反抗、因为落后,被欺凌、被杀害、被视如蝼蚁草芥。

这个时代这么崇拜伟大领袖并不是疯狂,是因为他们知道,是伟大领袖带他们走出了被欺凌的、被杀害的困境,带他们走向有希望的光明。如果没有伟大领袖,他们会像这“万人坑”里的白骨一样,没人能拯救他们,痛苦绝望中死去。

当天晚上回家,这帮中学生很快按要求写完了六百字的作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恨。

这年的冬天,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重新敞开大门,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考生涌进考场。

考试当天,县一中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种花家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

杨学骑着杨爸的二八大杠,带着杨玉玲早早来到考点,一想到自己要迈入久违的考场,杨他们既激动又紧张。

答题时,阔别考场2年之久,杨玉玲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但凭着自己的毅力,她逐渐放松下来。听着考场上响起一片“沙沙”的写字声,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熟悉。

等待的时间总是难挨的,放榜是在过完春节,县委大门口的墙上。贴着大红榜,杨玉玲、杨学、周秀芸的名字都在上面,写在这红榜上面的名字就意味着可以去上大学。

填志愿的时候,杨玉玲第一志愿是H省医科大学,杨学第一志愿是H省财贸大学,周秀芸第一志愿志愿是H省农业学院。

杨爸接到邮递员递过来的两封录取通知书,喜极而泣。他给杨学取名,就是希望有一天高考能恢复,读大学,能完成他没做到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

杨玲得到了她想要的H省医科大学医学系的录取通知,杨玉玲感到手中的这封信重如千斤。杨学也是拿到了他第一志愿的通知书,抑制不住兴奋之情,一家人都高兴得欢呼雀跃。

周秀芸没考上第一个志愿学校,被第二志愿学校H省农业专科学校录取。周秀芸看着全家高兴的模样,虽然稍稍失落,也很欢喜。

杨玉华、杨武、杨玉雪、杨玉敏都落榜了,他们最少都五六年没看过书,这次从知道恢复高考到考试,才一个多月,根本来不及准备复习,都是稍稍过一遍课本。他们看着堂弟堂妹拿到通知书,说不羡慕嫉妒是不可能的,但他们的成功也鼓舞了自己,准备下次高考。

这一场高考,不知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杨玉翠现在只是一个听客、看客,在未来的时候,她也是这个高考里的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