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谋。赵至诚看着一堆零嘴儿,终是被那皇帝给被气乐了。
小六子见自家将军不搭理自己。遂又跑过去,看着这些个小零嘴,再接再厉道:“这自古以来心意得自己送,那燕莎小公主才能心领神会,这哪有让您送的道理啊,这不就是不就是……。”
赵至诚回头道:“不就是什么?”
小六子见自家将军终于搭理自己了,内心雀跃,开始大着胆子道:“不就是给我们添麻烦嘛。”
还未等再说什么,就被将军在光溜溜的额头上糊了一巴掌。赵至诚知道这愣小子是又犯傻了,低斥道:
“谁告诉你这是给那燕莎小公主的心意了?”
随后一边在那张嘴上糊了一小巴掌,一边恨铁不成钢道:“就你有嘴,就你知道”。
小六子捂着额头和嘴巴,看着自家将军那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好似明白了什么,瞪大眼睛盯着自家将军,满眼冒着小星星,觉得自家将军真是英武又机智,也不知道哪个女人能有福气嫁给这么好的将军。
赵至诚看着小六子一脸痴线样,忍不住又在那光洁的额头上糊了一巴掌。
就这样,赵大将军带着一百多个小兵,还有一个小六子,五个大箱子启程了。
路上大将军一行,晃晃悠悠,一边赶路,一边“体察民情”,品尝了当地特色,看了幻戏,听了俗讲,大将军还亲自上阵,表演了一段杂耍。大将军为了方便当地“货物流通”,还以圣上名义买了不少小玩意儿,诸如九连环,面具,字画等。
别看大将军平日里拽不来之乎者也,画画可是一绝,小时候的小将军虽然寡言少语,内心戏倒是不少,看着谁不满意就给人家作画,画的最多的就是小太子的老太傅,竟把老太傅气的生生病倒半月,小将军也被老将军带回将军府面壁了半个月。后来小太子也挖掘了这一技能,开始和小将军一起画,俩人互相为对方作画,待学会了“题诗”后可了不得了。俩人开始以画作骂。
某日九岁的小太子画了一副牛头马身的小将军,题诗“卧草泥马”。命福康送到将军府上。小将军立马回了一副马头牛身的太子夜游图,题诗“卧草泥马勒戈壁”,连夜命管家送进了宫里。
后有人记载到,大将军一路上“观察民意”,越是“深入了解”,越发觉百姓的日子没有自己过的好,遂将随手携带的五个大箱子以天子名义分发于百姓。百姓纷纷感念天子的心意,赞叹当今圣上英明,大将军英勇。
话说赵至诚一行来到燕莎国与大祈国边界不周山已是三个月后了。
远在皇宫里的皇上和皇后正在用午膳,暗卫小心翼翼将赵大将军的手书呈送给皇帝后,悄悄躲在了皇后身后,按照往日,皇帝每每看完赵大将军的手书必大怒,接着必将手书摔在自己的脸上。暗卫早就发觉,这皇上被将军气着后最大的本事不是向大将军讨回来,而是向自己讨回来。
暗卫本以为自己的动作悄无声息,不料皇帝今日却刚好看到暗卫鬼鬼祟祟躲在皇后身后,脸色一沉,随即便骂到:
“给朕滚过来,你叫什么名字,朕怎么没见过你,哪里来的?”
暗卫大一忙哆哆嗦嗦道:“奴才大一,年十八,家中无父母兄弟,十二岁入宫……”
皇帝听了更觉不耐烦道:“行了,日后赵至诚的书信就你负责了,缺字儿少数儿的朕唯你是问!”
得嘞,这大爷以前摔东西的时候怕是自己也不知道摔到哪儿了,那可真真儿是气极了,不得不说这赵至诚也是个有本事的,远在边疆也不忘时不时给皇帝添点儿堵。言罢皇帝也不再看那小暗卫,拿起书信便读了起来。
大一觑了觑皇帝的脸色,发觉皇帝没看自己,慢吞吞抬手正准备捂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