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武侠修真>重生之槐树花香> 第一百零七章 下乡 韦驮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七章 下乡 韦驮像(2 / 3)

们来了一次的回馈。  我们住在了村长家,他家还算是村里比较富裕的,但也是不咋见荤腥。我悄悄拿出二十元钱给了他,让他到村里或临近村买点鸡肉、猪肉啥的给大家打打牙祭。村长一听,高兴坏了,连连点头答应,这二十元钱在他们这儿也是笔不小的数了。  晚上上厕所也是问题,这里一到晚上就漆黑,村民们也舍不得用电,晚上实在需要照明时只点上油灯,一点点光。由于只有我和张丹宁两个女生,所以晚上要出去必须结伴,还要叫一名男同学跟着,很是尴尬,我们即便打着手电也是心惊胆战的,所以尽量天黑前解决完,晚上不出去。洗澡啥的就别想了,我和张丹宁要是实在难受,就烧点水用盆接着洗洗头擦擦身上,我是由于以前下过几次乡所以适应得挺好,张丹宁就觉得很痛苦了,可也只能忍着了。  晚上我们就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讲讲自己的理想,讲讲自己的家乡,讲讲自己的家人,几天的时间,大家都变得十分熟悉与熟络了,男生们基本上都称兄道弟了,同学情也是一世情嘛。  总之,通过写生采风与下乡,加深了我们的师生情,同学情,也促进了我们的绘画水平,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当然了,我的老本行不能忘记,利用极少的剩余时间,我先是跟村长、村支书套了近乎,把带来的学习用具给了他们,让他们转送给村里的孩子们,跟他们说苦不能苦孩子,穷不能穷教育,一定要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带领村子尽快富裕起来。村长、村支书很感动,我见机又表达了我比较喜欢老的东西,有沧桑感的物品,如果村民手里有的话,我可能拿钱购买。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别看这村子穷,底蕴还是有的。多年的无数的晋商的存在也不是盖的,我收了两个琉璃珐华器。珐华是古代山西特有的一种低温釉陶瓷,由琉璃演变而来,属琉璃的一个支系。始自元,兴于明,止于清。有关文献记载,珐华器的主要产地在山西的蒲州、平阳霍州等晋南地区,器型主要是较小的花瓶、香炉等陈设器,精巧玲珑,华丽活泼。我收了看着是明晚期镂雕牡丹纹三足炉,工艺十分精湛,一个明花卉长条盆,想着回家种花挺漂亮的;这两件物品虽然收时看着脏,但后来我用湿布轻轻擦干净后,那颜色真的是艳丽无比,不得不为古代匠人打扣了,这工艺,这配色真的是长在了我的审美点上了,特别喜欢,价格还特别低,我都不好意思了。  一天,住在村长家不远处的范婶看见我后说她娘家表弟就是收这些古物的,家里有不少老东西,但住在邻村,问我想要不。当然想要,但我不敢去,怕不安全,况且再过一天就回BJ了,时间也太紧了,最后刘东老师可能看出我想去的意图,建议不行明一早叫上村长,加上他再叫上两个男同学一同陪着我去看看,反正最多耽搁半天,多好的老师啊。  回到村长家后,我拿出五十元钱,表示这是对村长这么长时间照顾的感谢,村长也表示明一早咱就套上村里的马车去看看,他就不去了,叫村里治安队长跟着去,又安全,他又会赶马车。我千恩万谢。第二天一早,范婶老早就到了,我们一同做上马车,范婶,我,村治安队长,刘东老师和我们同学中最高最壮的李鲁玉一行五人向邻村梁赵村驶去。  到了地点,范婶特别介绍我们是中央派下来的人,我急忙表示我们主要是对双林寺进行考察临摹,收藏古物只是我个人的爱好而已,与此次工作无关。表弟姓赵,表示知道了,还说方圆多少里都知道他收这老物件老东西,村民家中有想卖的旧物件都会来找他,他也会去转村子收去,还会去平遥县、太原那里去摆摊卖,据说许多东西最后也卖到了BJ呢!  表弟一边说着一边把我们领到他家院里的西屋,这屋很大,堆满了旧门窗、门框、石墩、雕像、各种瓷器、竟然还有青铜器和几幅不知从那搞来的壁画;就是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弄不到。我可是开了眼了,真想都搬走啊。鉴于财力有限,我只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