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也没有忘记建设清河县,毕竟这里以后可是她们的老巢,所以自然要好好弄了,因此,农闲的时候,李希就花钱招募百姓们修桥铺路,在县城通往其他地方的路段上建设城墙。
当然,为了管理好县城,李希也没有忘记选拔人才,她并没有直接从原本读书人里面进行选择,而是开了基层人员速成班,不管原本是不是有功名,只有通过速成班的考核才能够成为她的选拔人才。
除了已有的读书人,李希也没有忘记培养人才,毕竟古代那些文人官员为啥能够把持朝政,还不是因为可替换的人太少了,上升渠道也不多,只要他们控制了上层,下层人想要往上爬要么加入他们,要么被打压。
因此,李希直接在各镇都设立了公立学堂,规定所有满6岁的孩子都要去学堂学习,最少学三年,三年后可以选择继续学习或者学一门手艺技术。
反正造纸术和印刷术她都会,而且为了方便印刷,她弄出来的是油墨印刷机。
这也是她能够搞义务教育的资本,为了能够更快更方便的让人学会认字,课本都是她自己编撰的,用的简体字,没办法,简体字比较好学,而且印刷也方便,反正只是一个字体而已,又不是直接发展科技,虽然她也有推动这个,但是至少没有一下子拉进历史进程,倒也不会碍事。
当然,除了这些,李希也没有忘记发展商业,毕竟只有商业繁荣了才能经济繁荣,打战可是很耗钱的,清河县原本就是南北的交通要道,加上也没有受到外面战乱的影响,商业发展起来也容易。
除了自己弄了几个赚钱的产业以外,她还制定了新的商业税规则,否则她哪里来的钱搞教育和基建啊。
就在李希的忙碌当中,最混乱的一年终于来了,这一年,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大旱,百姓们颗粒无收,朝廷不赈灾也就算了,居然还增加了各种赋税,活不下去的百姓终于无法忍受了,各地都出现了起义军。
而此时的清河县,虽然也遭遇了旱灾,但是因为有聚光草,倒没有出现外面的情况,只是百姓们也从那些逃难过来的人口中知道了外面的情况,于是原本就因为这两年李希的各种安排而过上好生活的百姓就更加感激她了。
一些酸腐的人说什么牝鸡司晨会立刻被人反驳,毕竟对于百姓而言,上位者是谁,是男是女根本无所谓,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生活就可以了,也就是被触动了利益的人才会在意这个,而这些人,自然就是那些书生了。
主要是因为李希来到清河县后,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是女的,少数男的,没办法,原主身边也就几个丫鬟比较得用,还都识文断字管家理事,毕竟是作为女主人帮手培养的,对于李希交代的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李希不用她们用谁?
其实李希也不只用女的,只不过那些人只看到了女的而已,对此李希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要是骂的难听了就抓起来去修路种田,话那么多都是闲的。
清河县安静祥和,外面却已经乱成了一片,流民军势如破竹,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突破了京城的防御,毕竟干旱的原本就是京城附近的几个府城,这些地方形成流民,起义军,原本就很容易包围京城,也就朝廷那些人不放在心上,根本不管,也难怪会灭亡了。
就李希知道的,这几年朝廷老皇帝年迈,几个皇子争夺储君之位,而朝廷大臣们也忙着站队,就不管外面百姓的死活了,他们不亡国谁亡国?
京城被冲破后,皇族和朝臣们四处逃亡,少数逃跑成功了,绝大多数都没有逃掉,被抓回去了,据说死的挺惨的,至此,乱世拉开了帷幕。
李希一直都有让人打探外面的消息,一听京城被破,立刻就让人关闭了修建好的城门,就连河上她都设立了拦截的东西,虽然无法彻底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