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章(1 / 3)

第50章第五十章

最近密州城里的气氛有些紧张,时不时看到守城的禁军在沿坊道巡逻,连年味都被无端的冲淡几分。

王闰之一早就叮嘱家里的孩子们不要到处乱跑,不要去街上玩,无论去往何处都要将随从带在身边,不许甩开他们。过后,圆娘忧心忡忡的问拂霜道“是不是外面出了什么事?”拂霜低声说道:“听说是有江洋大盗逃到了密州地界,安抚司派三班武官到处缉盗,城里前两日便戒严了,只许进不许出。”圆娘听得心惊肉跳!

辰哥儿闻言,拍着胸膛保证道:“圆妹宽心,我保护你!”是以,素来淘气的两小只日日黏在一起,老老实实坐在书房里读书写字,书房里有砚秋、春砚、知雪伺候着,还有苏迈日常坐镇,倒也能够安心。不过,一到晚上,圆娘便容易做噩梦,有好几次都挣扎着惊醒,知雪陪床都不管用。

后来,辰哥儿将金猊奴拴在圆娘的窗前,金猊奴是把看家的好手,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十分警觉。

圆娘这才略微安心了些。

与圆娘草木皆兵不同的是,苏轼这几日倒是难得的逍遥自在,正值年节,州府衙门封了印,他尚无公事缠身,每日要么访友,要么独自小酌,要么检查孩子们的功课,似是完全不担心匪患之事。

初七这日,全家围坐在八仙桌前探面茧,所谓面茧就是一种带馅的厚皮包子,两头尖尖,中间略鼓,看起来像蚕茧一样。时人习惯在制作面茧时放一张小纸条或小木牌进去,里面写着吉祥话或者官职名称,蒸熟之后分给小孩子们吃,若是吃到“有料"的面茧亦视为吉兆。今年除了六郎太小没分到面茧之外,苏迈、辰哥儿、叔寄、圆娘都各分到一个面茧。

大家都不敢狠嚼,只小心翼翼的一口一口慢慢的吃,生怕吃到木牌格坏牙齿,此举是为探面茧。

辰哥儿是个急性子,不耐烦一口一口慢慢吃,他寻了个黑陶碗,将热乎乎的面茧放在碗中,他先拿竹筷将其扒开,扒着扒着忽然动作一顿,须臾后一个小木牌被夹了出来,上面赫然刻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圆娘笑道:“不错,不错,是个大官!二哥继续努力!”辰哥儿狐疑的看了一圈,压低声音对圆娘说道“我怀疑有内幕,为何每年都是我拿这个牌子?按才学来说,兄长比我强数倍,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是兄长当得此官,可见此事做不得准。”

圆娘回道“后头的事儿谁能知道呢?只是今天大家高兴,你可不要到处胡说。”

辰哥儿点了点头道“我省得。”

苏轼只当没听到两小只的嘀嘀咕咕,摸了摸辰哥儿的头道“辰儿每年运势都十分强劲,可喜可贺,平日里要认真读书,争取金榜题名,封侯拜相。”“儿子谨记。"他答得恭敬,转头就冲圆娘吐了吐舌头道,“你看我说什么!有内幕吧!”

圆娘笑着拍他,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辰哥儿夹出小木牌后,将面茧捏吧捏吧三下五除二塞进口中吃下,风卷残云一般。

待他还想再吃一个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鼓声,众人心头一惊!苏轼顾不得用膳,忙命砚青取来官服迅速穿上,有人在大年初七敲响州衙前的大鼓,可见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冤情,片刻耽搁不得。苏轼换好官服之后,行色匆匆的往前衙赶,热茶都来不及喝上一口。辰哥儿见状放下手中的面茧,拉着圆娘就跟了上去,苏轼在前衙升堂,两小只隐在前衙正座大隔断后偷听。

击鼓鸣冤的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媪,破衣烂衫的,枯瘦的右手牵着个瘦骨嶙峋的垂髫小儿,左手拿着一封诉状,见了苏轼倒头便拜道:“青天大老爷做主啊!随后,老媪一把鼻泣一把泪的诉说冤情,原是三班武官带着五百悍卒来密州缉盗,不知从哪儿得了消息,说那江洋大盗在堂前这个老媪家,武官求功心切,不由分说便带人闯入老媪家拿人,结果扑了个空,便怀疑老媪与大盗蛇鼠一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