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既是控诉农村农民善良却愚昧,又歌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勇于追求新生活。
这是一种鲜明的对比,身份、受教育程度的鲜明对比,自然也会衍生出思想、性格方面的强烈反差。
顾青到崔家村当知青,这本身就是出现矛盾、激化矛盾,思想方面的冲突。
种种的冲突,在崔巧父亲一定要崔巧在四月里完婚,顾青因为要返城行将离去迎来爆发。顾青因为崔巧农村女孩、学历低、对包办婚姻的痛恨、对崔巧有情愫而心生种种挣扎。崔巧在得知顾青即将离开回城,父亲要自己四月里完婚,好拿到礼金给弟弟憨憨娶老婆,心生痛苦,以泪洗脸。
顾青到了镇里,内心挣扎,回想着与崔巧这段时间种种,脑海中回想着崔巧唱着《信天游》,他下定决心要带崔巧走,而他回到崔家村的时候,被告知崔巧被她父亲送嫁到陈家村,顾青又前往陈家村。
在完婚之日,心有不甘的崔巧趁着陈二狗喝醉决然逃出夫家,她划船渡河要去追求新的生活。
故事不算复杂,人物也并不多,差不多十万字。
虽然这是一中篇小说,篇幅也要比《牧马人》多一些,不过陈铭章更加投入,要求也更高。
而就在陈铭章动身离开魔都的时候,文汇报也正式刊登了陈铭章的短篇小说《伤痕》。
这使得这一期的文汇报,大受欢迎,人们纷纷购买。
魔都,一所小学。
朱华,小学三年(2)班班主任,语文课老师,之前到陕北文安驿公社当知青,去年因为家庭变故得以返城,然后担任小学老师。
她正在看陈铭章的短篇小说《伤痕》。
她给陈铭章写了一封信,诉说着自己当知青的经历。在春节后,她收到了陈铭章的回信。
看着看着,朱华忍不住流泪。
“朱老师,怎么哭了?可是家里有事?”数学老师林凤莲关心问道。
朱华抹了一下眼泪,说道:“不是,是这篇小说写得太感人了。”
林凤莲道:“谁写的小说?能把你这个语文老师给感动哭了?”
林凤莲恍然道:“原来是这位才子啊,难怪难怪,我看看他写了什么小说。”
“伤痕?好奇怪的名字!”林凤莲小声道。
“除夕的夜里,车窗外什么也看不见,只有远的近的,红的白的,五彩缤纷的灯火,在窗外时隐时现,这已经是1978年的春天......”
《伤痕》触动了她在过去十年中蒙受的创伤,也使得她惊醒而意识到自身的伤痕。
那是因为触动了内心的伤痕,痛彻心扉。
看了一遍,还觉得不够,一边抹泪一边继续看第二遍。
今天的魔都,天有些阴沉,下着蒙蒙细雨,倒春寒有些冷。
不知道多少人拿着最新一期的《文汇报》,边看边流泪着。
没有买《文汇报》的,第一时间去买一份《文汇报》,而且要最新一期的。
也许平常的时候,舍不得花钱买一份报纸,但是此刻,却都舍得花这份钱。
“......虽然孩子的身上没有像我挨过那么多他们的皮鞭,但我知道,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
伤痕,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创伤,也许平常没有发现,也许发现了自欺欺人当作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