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火了!
该期《文汇报》被争抢一空,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
加印!加印!再加印!
这无疑对刚刚复刊不久的文汇报,是一次巨大的震动。
钟锡知非常的兴奋,他这次是立功了!
之前钟锡知坚定支持《伤痕》、《牧马人》这两篇小说,还建议写明作者的身份,魔都高考状元、北大中文系大一学生,这两个身份对于读者都是很吸引人的。
而且在关于作者介绍的时候,还介绍了陈铭章的家庭,8岁时父亲成了烈士,母亲单独抚养一双子女撑起家庭一片天,这是真正的根正苗红。
可是现在,因为《牧马人》,短短时间卖出超过150万份报纸。
这对于文汇报的发展,是巨大的助力。
更让钟锡知激动的是,《牧马人》不仅收获了读者的喜爱,而且也引起了部分文学界人士的关注。
很多文学界资深人士和文学爱好者都敏锐的察觉到,中国文坛似乎正在刮起一股旋风。
当然也有区别,甚至《牧马人》比《班主任》更优秀,因为《牧马人》并不只是一味的控诉,其中的反思和温度更让人动容,从立意上来说要比《班主任》高出一个层次。1
钟锡知清楚,就《牧马人》便足以让陈铭章在文坛一举成名。
他相信,有了《牧马人》的成绩和影响力,对于《伤痕》的发表是一大助力。
而这需要好的文章。
“马总编,《伤痕》怎么样?何时能刊发?”钟锡知来到马达的办公室,迫不及待地问道。
“这事还是慎重一点!”马达说道。
这段时间,所有编委都收到了小说清样,专门召开了记者、编辑座谈会。
比如在文艺评论版推出“关于题材多样化问题的讨论”,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好文艺创作中歌颂与暴露、光明与黑暗的关系等,为发表《伤痕》冲破创作方面的某些禁区作‘铺垫’。
如今陈铭章的《牧马人》刊登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马达相信《伤痕》一定会得到上面的支持。
文汇报每卖出一份报纸,报社就有5分钱收入,这一期卖出150多万份,这意味着仅仅这一期,文汇报就有超过7.5万元的收入。
这笔钱,足以让文汇报在一整年都没有生存压力,报社工资可以正常发放。
“新一期我们文汇报以‘评小说《牧马人》——来搞摘登’的形式,编发三个版面,再加上采访陈铭章同志、介绍陈铭章同志的成长历程,组成新一期报纸。”马达说道。
“对了,稿件已经还给陈铭章同志了么?”马达问道。
马达点点头,又叮嘱钟锡知一番,钟锡知才离开马达办公室。
甚至于,市政府都表扬了文汇报。
现在《牧马人》取得的成绩,更是让路远更加坚持自己心中的看法。
他看到了报社在焕发着勃勃生机,大家好像一下子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不再迷茫,仿佛前方有一盏指明灯在指引着方向。
文汇报虽然复刊,但是被迫关门十年,以前有经验的去世了一批,再遭到大家都生疏了,其实文汇报复刊但是却远没有恢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