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二百一十七章 聪明自误,卿卿性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七章 聪明自误,卿卿性命!(1 / 2)

“阿弥陀佛。”

“恭送**师登临极乐。”

陆炳执着佛礼,送了云溪**师们最后一程。

圆寂台上的佛经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报国寺僧众的诵读《往生经》的声音。

圆寂。

于佛门得道高僧而言,非是苦难,而是盛大之礼。

佛音在寺院中回荡。

张元功望着所有人都庄严肃穆的样子,总觉得哪里违和,可又说不上来。

只能默默地注视着柴木燃烬,六位佛门**师的踪影已然逝去。

往生之音缓缓消失,慧真**师走到圆寂台前,用禅杖拨散余烬,找到了些‘石头’。

这便是‘舍利’。

慧真**师从中挑出了最大的六颗舍利,也是六位**师身出的六颗大舍利,然后,向陆炳讨要了妙法**师那颗舍利,配以金、玉佛珠,串成串,慧真**师亲自为其诵经开光,戴在了陆炳的手腕上。

“佛祖保佑,愿都指挥使收敛好杀之心,与民更始。”慧真**师的声音中,总是透露着难言的慈悲。

陆炳知道,这番话,慧真**师还是两个意思。

佛祖保佑,指的是希望这串舍利手串,能化解陆炳手上百万生魂的孽力。

那个所愿,是种祈愿,但慧真**师所祈的,不是陆炳,因为陆炳只是把快刀而已。

真正所祈的,是端坐玉熙宫中的那位皇帝陛下,别再杀了。

“多谢七位**师和慧真**师赐宝。”陆炳受下了舍利手串,对慧真**师的‘保佑’表达感谢,却对那个祈愿不置可否。

佛门高僧舍利。

具体作用说不清道不明,但放在外界,永远一颗难求。

凡是大佛寺,都设有圆寂塔,专门盛放圆寂高僧舍利。

在佛门眼中,这是重宝,在世人眼中,这也是重宝,又是神佛转世身的慧真**师亲手开光,这一串舍利手串,说是价值连城也未尝不可。

能传家,传代的好东西,理应回以感谢。

至于‘好杀之心’,甭管是指他,或是指圣上,在陆炳看来,佛门不如自己先安分下来,再谈论好杀之事。

没有东直门外的‘佛光普照’,没有西直门外的‘独眼石佛出世’,谁又能让佛门七位**师同日圆寂呢?

受下重宝,陆炳临出山门时,对慧真**师撂下了句劝告,“世道变迁,**师、报国寺…佛门,当顺应天意。”

皇帝。

又称为天子。

天意,在某些时候,就是天子的意思,顺应天子,或能少些劫难。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

陆炳、张元功行走在前去玉熙宫的路上。

张元功一直在瞅陆炳右手手腕上那串舍利,眼神中,流露出清澈的愚蠢。

这一日,跑到东,跑到西,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东直门前,妙法**师那手‘佛光普照’,可以理解为妙法**师为了宣扬佛门,招揽信徒。

那西直门前,令人觉得忌讳的‘独眼石佛出世’,佛门所为是为何呢?

以及,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陆炳,罪孽滔天,要是下入地府,恐怕直入十八层,日日千刀万剐千年都不为过。

但这样的人,却得到了佛门**师所赠的七颗舍利串成的手串,以后让人看到,还以为这是天下第一等大善人呢。

进入西苑宫禁范围,陆炳、张元功便下了马,徒步朝玉熙宫而去,在路上,张元功终于表达了心中疑惑。

“国丈爷可知,凡人畏果,菩萨畏因?”陆炳拨着舍利手串,心头轻松道。

张元功出自前英国公府,不是纨绔子弟,对佛门的因果也知道一二,答道:“凡人畏果的意思是,凡夫俗子通常只关注事情的结果,当不好的结果出现时,才会感到害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