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
同样,莆仙戏也快速发展成了歌舞杂剧,配上十音八乐,现场鼓琴芦笛唢呐伴奏,角色发展从男女两角变为七个角色生、旦、贴生、贴旦、靓、末、丑。
欧阳烈他们一行进城来到县衙,只见戏台前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戏台旁边高高矗立着一个二层楼高的松木柱子,柱子上挂着巨大的旗幌“莆仙戏园”。
只听有人不断地喊:“哇喔,今天戏园免费,快来看戏呀!”
这七八个俗家弟子一听到“免费看戏”就拽着欧阳烈往戏园子里面跑。这舞台布置很简单,戏台三面用红色帷幔和竹杆围撑起来分割成两间,一大一小,大间约四十平方,即为演出的舞台;小间约十个平方,为演员化妆和临时休息用。戏台前方为观众席,有雅座数排,多为官老爷和商贾的专座,雅座正前方还有三把椅子是乐队三名乐手专用,为司锣、司鼓、司吹。
其它座位都是简陋的小方凳,有时若人多小方凳不够用的话,就搬些大石头凑合坐。平常虽说戏票卖得不贵,但还是有人舍不得买。今天不知是哪位官老爷开恩,还是某个大掌柜买单,还是遇到什么良辰吉日,“free!”
虽然免费,但演员戏演得同往常一样认真,没什么偷工减料。今天戏园子里坐着的、站着的密密麻麻全是人,有七八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小男孩躲在大人的裆下实在看不见,干脆攀爬上戏台,趴在舞台最前的边缘双手托腮看戏,戏掌柜也没轰走他们。
帷幕一拉开,一个靓女首先上台报幕说:“今天演出的剧目为状元与公主。”接着,十来个男女演员陆续闪亮登场,每个人脸上画着油彩,涂着胭脂穿着戏衫,个个唱腔敞亮,婉啭动听。
“全说方言,叽哩哇啦唱的什么?”欧阳烈听不懂干着急,就问同伴。同伴听得入戏,也没工夫搭理欧阳烈,欧阳烈只能糊里糊涂、云里雾里地等到戏结束。
演出结束后,这七八个俗家弟子还余兴未了,这个说:“哎呀,听得真过瘾!”
那个说:“旦角唱得最好!”
欧阳烈说:“你们都好,只有我像白痴一样!”
俗家弟子们听欧阳烈这么凭嘴,都开怀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