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36(3 / 4)


一些官员强忍着干呕的冲动,憋得满头大汗。

礼部尚书吕调阳微微抬头,看了眼站在前面的阁老张居正,见他不为所动。

周围的视线落在他身上,如芒刺在背,他不得不站出来,“启禀陛下,让诸位官员围观罪犯斩首于礼不合,请陛下收回成命。”

礼部侍郎也出列,道:“陛下此举属实不妥,易让人想起纣王强迫大臣围观炮烙之刑,有损仁君之名。”

户部尚书王国光,“启禀陛下,臣以为让官员围观属实必要。冯保深受皇恩,却忘恩负义,视律法于无物,他的下场用以警示正合时宜。除非有些人做贼心虚。”

做贼心虚意有所指,众人再反对也要掂量掂量。

蠢蠢欲动的人看到三位阁老皆是一副唯命是从的模样,暗暗大骂,必然是他们和皇上已经商议好的。

朱翊钧见到无人反对,便道:“王爱卿此言有理,此事已定,无须再议,到时朕也会到刑场观刑。”

才十岁的外孙气势怎如此可怕!

武清伯李伟深深吸了几口气,强忍龙威,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臣提议在京郊修建一座娘娘庙,以保佑我大明万世昌盛。”

同时压一压你那颗杀戮的心。

这是盯上了查抄的家资,满朝大臣第一反应。

与此同时,以工部为代表的各个部门开始上奏,将从冯保处查抄的家资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与武清伯不同,其他大部分部门都有一个为百姓长远计的名头。

武清伯李伟心一横,道:“陛下,星变是不祥之兆,当初因冯保事情未妥善处理,臣以为修建娘娘庙是极好的化解之法。”

“更何况,臣听闻慈圣皇太后善于礼佛,又惦记黎民百姓,趁此机会修建娘娘庙以安太后娘娘心,正好可以向天下臣民彰显你的孝心。”

朱翊钧微微一笑,问钦天监监正杨汝常:“武清伯此言是否在理?”

钦天监监正杨汝常神情肃穆,“臣以为不妥。”

武清伯李伟不悦,“有何不妥?”

“化解之法不妥。”

在其位谋其政,他只如实说自己掌管的领域。

杨监正继续道:“星变之后马上便发生冯保陷害高阁老之事。因陛下圣明,明察秋毫还了高阁老清白,还顺藤摸瓜查出冯保许多不轨之事,才让我大明忠臣免于陨落,奸贼被正法,正是上天降下警示的表现。”

武清伯李伟立刻抓住他话里漏洞,“怎么,陛下查明真相还有错了?”

杨监正丝毫不怵,“当然无错。我且问你,冯保本是何人?”

“内廷太监。”

杨监正接着问:“内廷管理混乱出了个冯保是不是大事?是不是与陛下息息相关,与星变相似,帝星受影响?”

武清伯李伟点头,“是。”

武清伯李伟还没反应过来,杨监正神色一凛,面朝上面,“陛下,内廷混乱非大明之福,请求皇上缩减宫人,以应对星变之预兆。”

皇宫主子只要三人,其余太妃都移居别苑居住。

这是要降低皇上及两位太后待遇。

众位大臣偷偷瞥向龙椅上的皇上,从他脸上看不出情绪。

奏折由取过来,朱翊钧打开,上面具体有两项内容:

一是宫中太监人浮于事,可以赶去应天府守皇陵,或者去农庄种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