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呼声响彻云霄。 杨业哈哈大笑,大声道:“好!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有这份勇气,咱们先胜了一半了!” 众将兵又是齐声高呼:“勇者胜,勇者胜,勇者胜……” 呼声中,杨业突然淡淡地说道:“来了。” 众将一惊,闻言向北极目远望,果见极远处天地衔接间,一条黑线缓缓向前逼近。 过一会儿,众士兵也都停止呼声,因为人人都已看见敌人来了。 敌人来了! 又过了一顿饭工夫,契丹铁骑已然兵临城下。十万兵马行进非同小可,山峦大地似乎都在颤抖。 杨业放眼望去,但见漫山遍野黑压压的都是人头,一眼望不到边。大军中央一辆战车上一名身披黑色皮裘的魁梧大汉居中而坐,想必便是辽军主帅萧拙李。 萧拙李缓缓起身,马鞭遥指杨业,高声喝道:“杨业老贼,还不速速弃城投降,更待何时?” 杨业气沉丹田,回敬道:“萧元帅此言差矣,此地乃我大宋境内,尔等速速离去便罢,否则定让你们有来无回!” 萧拙李喝道:“杨业老贼,好不识顺逆,你睁眼看看,你区区数千兵马,当得甚事,竟敢跟我十万大军抗衡,当真是以萤烛之光与日月争辉!你拱手投降,尚且能饶你一条全尸,否则的话,定将你乱剑分尸!” 杨业的次子杨延顺喝道:“多说无益,哪个不怕死的跟我较量较量?” 他在城下率领一个千人队,当下长枪斜挺,纵骑而出。 萧拙李身旁一名满腮虬髯的副将向萧拙李道:“元帅,末将请命,去会会这小子。” 萧拙李道:“也好,你去教训教训他,割下他的人头给我!” 那名副将道:“是!”一提缰绳,胯下坐骑从千军万马中冲将出来,一边大声喝道:“本将萧熊和,来将通名!” 杨延顺驱马前奔,一边答道:“杨延顺是也!” 说话间,两骑马已相互驰近,待得相隔丈许,萧熊和高举大刀向杨延顺的坐骑当头劈落。 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萧熊和一交手便向杨延顺的坐骑招呼,足见此人是位沙场老手。 杨延顺左手一扯缰绳,拉转马头,避开这一刀,同时右手长枪直挺,刺向萧熊和胸口。萧熊和一刀落空,手臂回缩,大刀又砸向杨延顺长枪。刀重枪轻,这一刀若是砸实了,杨延顺手中长枪非落地不可,他不等这一枪刺中萧熊和胸口,手腕微动,挽了个枪花,一招“凤点头”,点向萧熊和右腕。 萧熊和见机稍慢,这一刀仍是猛力劈下,刀刃尚未触及枪身,猛觉手腕一痛,已被枪头刺中,手掌一松,大刀落下地去。杨延顺左手倏地探出,抓住刀背,回手一刀,划向萧熊和左肩。 萧熊和大惊,百忙中身子急缩,堪堪避过这一刀,但也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恋战,拉转马头急往回逃。 杨延顺哪能容他逃脱,手臂扬起,大刀向萧熊和后心掷去。嗤的一声轻响,刀头插进萧熊和的背心,余势未衰,又从他胸口穿出。萧熊和身子前倾,伏在马背上,立时毙命。那马仍是向前直奔,直跑出十余丈,萧熊和的尸身才啪的一声跌下地来。 宋军阵中登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喝彩声。 杨业在城头上遥遥望见儿子如此出色,不禁捻须微笑。 萧拙李脸色铁青,两军还未正式交锋,便折损一员大将,不由得老羞成怒,当下一言不发,左手一挥。他身旁一名传令官会意,摇动手中令旗,这时先锋部队进攻的信号,他令旗一摇,后面的鼓手跟着击鼓,擂鼓三通,霎时间只听喊杀声震天,辽军前军三万余人马叫嚣着向守城宋军攻杀过去。 守在城下的宋军只有三千。面对十倍于自己敌人,三名领奖毫不畏惧,分别指挥部队予以还击。 一时间,呐喊声、马嘶声、兵刃撞击声、惨呼声响成一片。 两军一旦交战,不论敌我士兵,人人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杀!一个个平素还有思想的士兵,一旦上了战场,立时变成一头头毫无思维的野兽,红了眼睛,逢人便杀。在疯狂地杀戮中,任何知觉都已变得微不足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