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会受到澡堂里其他女性的抵制。 你们说我推测的是不是很符合逻辑?我觉得很符合逻辑。 那这种能记得3岁左右事情的能力,算不算是一种天赋异禀?我觉得也算。 我跟着母亲在这个叫做食品公司的地方生活了六七年,现在回想起来,在这种城乡结合部生活,可写的素材真的是太多了。后来我回到城市之后,我都不知道我该写啥。那就先不管后面的事情,写到那儿我自然会想起来的,先把七岁以前所有的记忆写好,因为这段记忆真的是太有意思啦。 和母亲生活在食品公司的时候,是住在食品公司附近的一条小巷里,这是一个单侧有房子的小巷,顺着小巷进去,一顺边住着三户人家,最里面一家是我,中间一家家里有个小男孩,靠外面一家家里是个女孩,三个小孩几乎都是同龄的,最多相差一两岁吧。 我的家有两个房间,外面一个客厅,里面一个卧室,客厅里有个小方桌,这个方桌后来搬家的时候还带走的,小时候我就围着这个小方桌转来转去,和一个小陀螺一样。 这条小巷的另外一顺边,是一面红色的砖墙,现在回想一下为什么会是这种布局呢?可能是因为外面那一顺边的墙是一种边界,表示墙里面属于食品公司的地盘,大概是这样。那个年代在公司上班,公司都会有宿舍啊,房子啊这些东西,给员工居住的,墙里面的屋子就是食品公司的宿舍。 其实,那面墙的外面,才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墙的外面是一片空地,看起来挺荒凉的,野草长得很高。但其实你去那堆野草下面钻,就会发现这片荒地下面还有些小水沟,这是一个很有乐子的乐子地。 从远处望去,这片乐子地杂草丛生,一只大公鸡带着一群母鸡在上面四处游荡,找东西吃。 这些鸡有几只是我的婆婆养的,还有几只是邻居家养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鸡到了晚上回家的时候,从来不会跑错家门,各位各家,各找各妈,真有意思。 不过我对鸡不感兴趣,它们对于那时候的我而言也太大了,我一般不会去招惹鸡,我发现我从小就对水产感兴趣。 成年之后,每次逛超市,水产区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哪怕我啥也不买,就是单纯的看,也一定要看个够,无论是老鳖、鱼、虾、螃蟹,我都喜欢看,很可能这种爱好就是小时候产生的。 除了房子对面荒地里的小水沟,我家巷子口有一条大马路,那条大马路对面还有个不算小的池塘,而那个小池塘是水产最丰富的地方。 这里就得说到我婆婆了,婆婆是个非常精明的旧时代女性,智商其实很高,后面会专门给她开一篇。 这边主要说的是婆婆制作的工具,一种抓虾子的神器,这个神器给我的童年带来极大的乐趣。 你们都见过那种白色的纱布吧?有点像医院包扎伤口用的,但是比医院包扎伤口的纱布密度要高很多,很结实,纱线细细的,摸在手上软软的。 把这种纱布剪成50厘米见方,然后四周围用铁丝穿上,缝起来,四个角用铁丝拎起来,汇聚到中央,绑到一根长长的木棍上,就成了一个漏斗状的纱布,还可以用棍子把这个漏斗吊起来,非常轻便,几岁的小孩都能拎的动。 我就会用这种纱布漏斗钓虾子。 婆婆用一点点麻油拌上好多面粉和虫子做成的糊糊,那样子看起来就像现在的干辣椒泥一样,用小勺挖一点,放在纱布漏斗的正中央,然后用棍子提着漏斗,慢慢的下到小池塘里,然后人就可以离开了。 只需要等这个纱布漏斗在水里浸泡一两个小时,你再回来,用那个漏斗上绑着的棍子把漏斗提起来,你就会发现,漏斗的中央一定有好几只虾子,偶尔还会有其他什么东西在上面,抓捕效率非常高。 这是我这辈子记忆最深刻的抓小龙虾的方法,到今天我都能完整的复刻出来,婆婆是真的厉害。 当然了,婆婆厉害的地方远不止这么一点,她最厉害的还有很多事,等儿时回忆写完之后,给她和公公单独开一篇。 上面说的,是在巷子口大马路对面的小池塘里